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POSITION:HOME > 新闻中心
南美白对虾成功养殖技术探讨

 2013年让我们不轻松,放苗、排塘、再放苗的怪圈依然萦绕。面对现在的对虾养殖环境,我们应该并有必要对自己原有的养殖技术进行一些有效调整。笔者现将有效应对当前养殖形势的方式方法及经验加之总结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对虾养殖户提供一些开拓思维的素材。


一、“盐度曲线”理论

去年南美白对虾老化养殖池塘多,会出现养殖不佳的情况。基于这种养殖形势,某养殖客户也自行总结了对付恶劣养殖环境的方式现分享如下:

该客户养殖池塘条件一般为5 亩左右的土塘,但其取水方便,海水淡水都较为充足,周围养殖较少,很难产生塘塘之间的交叉感染情况。该客户应对目前养殖状况的方法除了一般的调水、底改做法外,最大亮点就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盐度的把握。

养殖前期,池塘经消毒后进15‰海水1.2 米左右,一次进水保持20 天左右不排水,目的就是降低1-7 天放苗的危险系数。肥塘、放苗,然后在虾苗完全适应养殖水体后(大概15 天左右),开始逐渐注入淡水对养殖水体进行淡化,此步需要保证在30 天之前淡化至3‰左右。淡化至此盐度的目的就是应对30-40 天左右的对虾生理生长的又一危险期。此期不但要保证水体盐度,还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足够的供应量,调好水质,保持清爽。做好以上两步顺利保证度过对虾养殖前期排塘的情况。

考虑到对虾生长蜕壳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对钙的需要,及始终避免海区藻类群体对对虾养殖的影响,需要在度过30-40 天危险期后进行海水注入,调整池塘盐度。经验表明,后期养殖水体盐度保持在7-8‰左右时较为理想。此盐度不但不会造成水体盐度不够对虾蜕壳固壳困难的问题,还能屏蔽海区中正常藻类的生态形式减少时对对虾的影响;并且海水的注入也可以根据池塘的藻相情况协同进行,有利于藻相的把握。通过此种及其它方式的运用,在周围排塘空塘等严重的情况下,对虾依然稳定生长。现已50-60 头左右,预计产量约2600 斤/ 亩左右。

经典做法:根据对虾生长不同时期,全程把握养殖水体盐度变化:放苗15‰→前期(20-30 天之前)3‰→中后期(40 天以后)7‰ -8‰。需要条件:池塘有方便和安全的海水和淡水取水来源。


二、“过程清底”理论

2011 年初,海南乐东昌化区域出现一定的排塘情况。问题池塘多为放苗10-40 天之间,所出问题的虾体没有典型疾病的征兆,仅有肝胰腺出现发黄糜烂等情况。虾塘共同点多有水难肥,不宜把握,虾上料较慢,部分底部出现严重的“青苔”(水绵),问题发展较慢等症状。针对问题的解读,众说纷纭,各有侧重。有的说是弧菌病,有的说是病毒病,有的说是赤潮……

联系现阶段气候的变化,清底理论得到了现实当中的检验。其表明,该问题的诱因就是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导致养殖过程中难以肥水,肥后水体难以维持易倒藻,使得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不断肥藻、倒藻的特殊怪圈,最终使得池塘底部出现厚厚的一层死亡藻体。随着气温的上升,其死亡藻体层会出现厌氧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该层在部分分解表层被打破后,上浮水表面的只要及时清除问题不大。但如果出现该层物质无法上浮,有毒物质缓慢释放的情况,池塘出现排塘的几率异常高。再者气候的异常变化也可引起海水当中整体藻相的变化,使得鞭毛藻等有害藻类大量滋生。这种情况也加剧了问题的发生。

还有部分池塘出现大量“青苔”滋生。“青苔”的出现多是因为池塘进水过早。“青苔”有了一定的孕育时间,放苗前的肥塘更是为青苔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青苔”争营养、溶氧,遮光线等的影响下,池塘中的藻类难以生长。随之出现肥塘塘不肥,继续肥塘的一个怪圈。最终出现“青苔”的旺盛生长和藻类饥饿死亡的情况。同上,多次的肥塘,多次的藻体死亡沉淀,使得池底出现了厚厚一层有机污染层,为对虾的生长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隐患。“青苔”的存在也影响了对虾对饲料的摄食。长期持续积累就会出现严重的对虾疾病和死亡,最终导致排塘。

而针对此种问题的处理措施应及时跟踪观察,及时清除底污。清除底污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生物方法与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就是发现养殖池塘底部有大量藻体死亡层后,及时向池中泼洒改良底质的有益菌群。快速分解沉淀物表层膜,打破底部污物的整体性,目的是促进其分解,快速上浮。然后及时泼洒腐植酸钠等络合物络合沉淀污物,从底部排出,或人工将其捞出清除干净。底污没有了,隐患不见了,对虾养殖自然也就无忧了。

另一种物理方法是人下池塘使用推耙或其它工具将厚厚的底污层推碎,打破其本身的整体性格局。然后泼洒腐植酸钠等络合沉淀用药物,将浮起的污物沉淀至池底,并及时开闸排出。同样污物排除了,威胁也就没有了。养殖自然也就稳定了。这两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都见到了确切的效果。如果有同种情况的池塘,此种方法值得一试。

经典做法:观察天气变化,及时了解池底情况。发现有机污物及时清理,防止隐患暴发。方法有二:一是生物活菌分解和清除;二是物理介入,打破有机层格局,清除污物。

需要条件:池塘最好为膜底或泥沙底质,人员肯吃苦。


三、“封闭”理论

这两年养殖情况不佳,大家感到水难调,藻难肥,底难控。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海区因生活和养殖污水导致的富营养化。海洋水体本身营养元素缺乏是其生态体系发展的瓶颈,由于营养的缺乏,其水体内的生态体系较为简单或根本没形成系统的生态体系。所以原有海水直接或沙滤后即可被纳入养殖池塘,通过人为定向的肥水即可形成对养殖动物有利的生态体系,甚至在整个肥水和调水过程中水体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所有生物一起生长。对养殖动物有用的就被养殖动物所利用,没用或起负面影响的就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养殖动物之前,可通过换水或调水而无法继续发展。这样就形成一个可控的、对养殖动物有益的生态条件,即做到养殖水体的生态条件由简单到可控,并且养殖的情况良好。

海区海水受到富营养化污染之后,摆脱了生态发展瓶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生态体系,尤其是藻类和微生物体系。池塘中所纳入的海水或咸淡水不光是海水,还有海区的水体小生态体系。一经肥水,水体中的生态体系会由复杂变得更为稳固,更加完善。但往往水体中会有某些原有体系生物,不能被养殖动物所利用或有一些负面影响,而无法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较好的养殖环境。结果就是原有养殖技术(肥水、调水和控制藻相等)一边进行,水体生态体系则反方向发展,养殖动物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直至养殖失败。原有的养殖技术体系就如走进了死胡同,同样的技术方法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这让养殖朋友们感到无法接受。

这就是“封闭”理论实施的客观基础。通过消毒和黑暗处理将水体中的生态体系打破,将其模拟回到海区富营养化之前的状态,即人为的在海区及池塘之间形成一个“封闭墙”。通过这样的做法,养殖人员对所纳入的水体就比较熟悉,自身原有养殖技术的实施也比较得心应手。

经典做法:对海区引入的海水进行消毒和黑暗处理,打破原有水体生态体系。人为营造适合于养殖技术开展和养殖动物适宜生长的水体环境。需要条件:养殖面积较大,有专门的消毒蓄水池,敢于技术和资金投入。

南美白对虾现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也已开展有10 多个年头了。产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对虾养殖的环境却在不断恶化,有生活污水污染的原因,有南美白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原因,有气候的原因,也有池塘老化的原因。总之,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困难在逐渐提高。而若我们的养殖技术稳步不前,原有养殖思维不转变,那等待我们的就只能是怨天怨地的失败痛楚。

不进则退,不论原因如何,只要养殖朋友能把握养殖困难,不断督促自己提高养殖技术应对局面,时时刻刻都将走在客观条件改变步伐的前头。

一、海鸥岛养殖概况

海鸥岛位于广州番禺区东郊,石楼镇东部,地处珠江入海口,由珠江冲击而成。面临狮子洋,为珠江主航道和莲花山水道所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内河岛。

海鸥岛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岛,水产养殖占较大比重,水产养殖面积共有2.2万多亩,其中南美白对虾精养土塘约8000亩。


二、虾病概况

海鸥岛的对虾养殖多采用先集中标粗虾苗,达到一定规格后分塘再养。这种模式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进行多造养殖。2011年上半年,海鸥岛对虾养殖病害严重,发病高峰期集中在4-5月份,60%的虾塘发生病害,30%虾塘全军覆没,需要重新清塘放苗。部分虾塘出现多次排塘多次放苗的严峻情况,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春节前后放苗的温棚虾塘,大部分是在4月份上旬气温上升时,温棚胶膜被拆后发生的病害。这批虾一般都达到50-70尾/斤的上市规格,若养殖户能够在虾出现病害后及时出售,不会损失很大,但也几乎没有利润。

3月初放苗的虾塘损失最大,这批虾在养殖了30-50多天,在标粗苗分塘后的1-2天内发病。发病高峰期,大多数虾的规格在80-120尾/斤,未达到上市要求,只能超低价格处理或直接排塘。这批虾塘在已使用了大量的水质、底质改良剂等渔用物资并投喂了部分虾料的情况下却无虾可卖,亏损严重。


三、发病原因分析

1、恶劣天气:春节后天气晴朗少雨,非常干旱,春节干旱气温却比较低,虾塘水温没有升高,一直徘徊于18℃左右,往年同期,对虾迅速生长的季节没有在今年表现出来。对虾延长了幼虾期生长时间,虾长时间没有蜕壳,往往容易出现病害。进入4月份后,天气急转直下,经常下大雨,时间短,但是非常频繁,出现很多次的“白撞雨”,管理上稍有不慎,虾就很容易出问题。

2、不良虾苗:据了解,今年亲虾普遍有孵化率低,出苗少,生长不理想等现象。粤西、海南、广西等地均出现放苗了十几天就排苗的现象。海鸥岛情况亦差不多,虾苗质量不佳对今年的对虾养殖影响较大。

3、盲目管理:今年海鸥岛出现了很多新的养虾户,90%都是从养鱼户中转过来的。养殖管理上,他们还停留在四大家鱼的养殖经验总结中,没有经过科学养虾实践和技术指导,在投苗、喂料、水质管理等方面出现很多不规范操作,直接影响了养虾的成功率。


四、虾病主要类型、症状及解决方法

1、应激性红体:往往由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超标中毒或引起强应激,导致红体、游塘、软壳,然后死亡。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取降氨氮、亚硝酸盐的方法,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急降的药物,本人采用的却是慢降的方法,养殖成功率非常高,主要措施是上午泼洒底净,净化水质,下午干撒粒粒氧,第二天上午泼洒光合菌,下午继续干撒粒粒氧。粒粒氧连续使用四天,增加底部溶氧。降下来后,及时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消毒水体,防止细菌继续感染。

2、病毒性红体:由于感染桃拉病毒引起对虾爆发性红体、死亡。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现在对于这种病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重在预防。出现早期可以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水体,阻止其扩大蔓延,辅以内服三黄粉等中草药,加上高稳维生素C等,提高对虾的免疫抗病力,5天一个疗程。出现晚期没有很好的方法,如果够规格上市,今年价格好,清塘上市还可以减少损失,太小的话可以排塘及时操作第二批苗比较实际。

3、白斑病:由于感染白斑病毒引起发病,重要表象为头胸甲出现白色斑点,易剥离。这种情况早期可以使用泼洒茶麸的方法使其退壳,然后使用聚维酮碘消毒,辅以内服三黄粉等中草药,加上高稳维生素C等,提高对虾的免疫抗病力,5天一个疗程。这种方法今年针对单一白班病早期效果非常好,对于后期或并发其他病害的情况下效果不佳。

4、黑鳃病:感染弧菌后出现两侧鳃丝发黑,一般使用二氧化氯或苯扎溴氨溶液后能够解决。辅以内服三黄粉等中草药,加上高稳维生素C等,提高对虾的免疫抗病力,5天一个疗程。

5、偷死病: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发展慢,日死亡率不高,但是不停止,持续不断,最后累计也会死亡很多。今年本人采用干撒高氯片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主要是将塘底的死虾病菌消除,防止蔓延扩散,辅以内服三黄粉等中草药,加上高稳维生素C等,提高对虾的免疫抗病力,5天一个疗程。这样做之后,偷死明显减少。


五、成功经验总结

在上半年虾病多发的情况下,海鸥岛部分虾农养虾成功,据悉主要有三条经验:

1、水质调节:消毒一定要彻底,特别是培水放苗前的水体消毒工作,一般使用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纳粉、三氯异氰尿酸粉等。藻类要培育少量多次使用,水质稳定后放苗才能获得成功。

2、苗种选择:一定选择优质、信誉好的苗厂。虾苗选择要健康、活力好、整齐、逆水性好。放苗后,及时使用泼洒VC或先得“强力护苗宝”,这样可以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3、科学管理:持续高温,PH较高时,使用“排毒养水宝”等有机酸解毒,同时注意使用“调水王2号”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保证水质嫩爽;持续阴雨或暴风雨等极端天气,要及时使用“风雨安”处理水质,提高水体溶氧,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时刻注意虾的变化和吃料情况等,每个月定期5-6天,投喂“好胃口”等调节肠胃的复合植物提取物,保证肠道健康,促使消化吸收。